你嘅「知」,係真.知定係扮.知?—— 從《墨子》看知識的三個層次
- 小草媽
- 2月2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我哋成日講「知識改變命運」,但係「知」都有高低之分。 你以為自己「知」,但係你真係「知」咩?🤔
《墨子》裡面就將「知」分咗做三個層次:聞知、說知、親知。等我哋用香港人嘅生活例子嚟睇下:
1. 聞知 (例如:聽講搭地鐵好快!): 呢個層次嘅「知」係最表面嘅,單純靠聽人講、睇新聞、睇書等等得嚟嘅資訊。就好似你聽人講搭地鐵好快,但係你自己未搭過,你只係「聽講」而已。 你對呢件事嘅理解,只係停留喺「概念」層面。
2. 說知 (例如:我估搭地鐵應該好快,因為佢唔使塞車!): 呢個層次嘅「知」係基於邏輯推理同分析。 你冇親身經歷過,但係你可以透過其他資訊去推斷。例如你冇搭過地鐵,但係你知道地鐵行地下,唔會塞車,所以你推斷搭地鐵應該好快。呢種「知」比「聞知」更進一步,但係仍然缺乏親身經驗嘅驗證。就好似好多人睇波經咁,分析到頭頭是道,但係自己落場踢就未必得。
3. 親知 (例如:我搭過地鐵,真係好快!): 呢個層次嘅「知」係透過親身經歷同實踐得嚟嘅。 你親自搭過地鐵,感受過佢嘅速度,咁你嘅「知」就係最真實、最深刻嘅。呢種「知」唔單止係知識,更係一種體驗,一種內化嘅智慧。就好似學游水咁,你睇幾多書、聽幾多人講都冇用,一定要自己落水游過先至真正學識。
咁三個層次嘅「知」有咩分別呢?
聞知: 容易被誤導,因為資訊來源未必可靠。
說知: 比較穩妥,但係仍然有可能出現偏差,因為推理過程未必完全準確。
親知: 最可靠,因為係基於親身經驗,最深刻、最難以忘記。
我哋應該追求更高層次嘅「知」,唔好做「聽講」專家,要成為「實戰」高手!💪🏻 要多啲思考、多啲體驗、多啲實踐,將知識內化成自己嘅智慧。 咁樣,我哋先至可以真正咁話自己「知」!
コメント